職涯與愛情的選擇題:你在哪個階段?
我們每天擁有 24 小時,通常可分為三個部分:
- 🔹 8 小時努力工作
- 🔹 8 小時用於睡眠與休息
- 🔹 8 小時投入生活、經營關係(家庭、愛情、友情)、運動或學習
然而,工作往往佔據我們生命的 1/3,甚至更多,影響職場表現的,除了工作本身,還包括職場文化、產業趨勢,甚至是——愛情。
我想談談 「愛情如何影響職涯選擇?」
在職涯規劃上,許多人會因伴侶的存在,而改變某些決定。這並不代表「沒有主見、被牽著走」,而是我們在不同階段,會有不同的價值排序,進而影響我們對於職場與關係的選擇。
透過四個階段,幫助你覺察自己在「職涯 vs. 愛情」這道選擇題中的位置。
🔍 你在愛情與職涯的哪個階段?
這四個階段針對「以工作為重、愛情容易被忽略的人」出發,你也可以反向思考,看看自己是否正好相反。
📌 1. 無知無能:全然以工作為主,忽略愛情
對於自己的選擇缺乏覺察,行動上總是以工作為優先,甚至可能認為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事,其他一切都應該配合它。
📌 可能的狀況:
- 不清楚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,愛情不是當下關心的議題。
- 關係中,對方往往付出更多,自己較少調整與配合。
- 職涯發展順利,但感情狀態較為被動,或是淡漠。
這樣的模式運作一陣子後,但當關係出現衝突時,才會開始思考:「愛情對我來講重要嗎?」
📌 2. 有知無能:意識到愛情的重要,但無法平衡
開始察覺到愛情的缺席,並感受到某種失衡,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調整。
📌 可能的狀況:
- 關係開始有衝突、拉扯,或甚至失去某段感情。
- 內心矛盾:想兼顧工作與愛情,但總覺得卡卡的。
- 傾向獨自承擔壓力,較少與伴侶討論解決方案。
這時候,可能會出現兩種想法:
- 🔹 「應該先專注工作,等有能力了再談感情?」
- 🔹 「還是應該結束關係,避免耽誤對方?」
這個階段的挑戰,在於如何找到自己的平衡點,而不是二選一。
📌 3. 有知有能:開始主動調整、與對方溝通
當一個人進入這個階段,代表他已經有意識地在工作與愛情之間努力,並願意與伴侶討論可行的相處模式。
📌 可能的狀況:
- 懂得取捨,開始明白「有得必有失」的職涯與關係法則。
- 學會與伴侶溝通自己的需求,也願意理解對方的想法。
- 即使仍有挑戰,但能夠接受這種努力的過程。
這個階段不代表「愛情與事業完全平衡」,而是知道如何去應對變化,並在不影響核心價值的前提下,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備註:這個階段是最不容易的,因為知道自己要有能力,但過程中的調整會有卡卡,甚至充滿挑戰性,別忘了,這是關係晉級與能力提升的必要過程。
📌 4. 無知有能:愛情與職涯已達平衡,不再刻意努力
這個階段的人,已經不需要刻意去「努力兼顧」,因為已經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。
📌 可能的狀況:
- 理解工作與愛情各自對自己的意義,不再過度糾結。
- 做決策時,取捨之間不再覺得是「放棄」,而是「選擇」。
- 對自己有穩定的自我覺察,不容易被外界影響。
這並不代表所有選擇都是「完美」的,而是他已經足夠了解自己,知道什麼對他來說最重要。
🎯 你現在在哪個階段?
我自己曾經歷過「無知無能」,後來慢慢進入「有知有能」,再到現在的「無知有能」的狀態。
如果你正在某個階段卡關,請記住——這是成長的過程,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平衡職涯與愛情。
如果你現在開始察覺到:「原來,我一直忽略了愛情的存在」,那麼恭喜你,你正在從『無知無能』邁向『有知無能』,這是很重要的轉折點。
📌 希望,這篇文章不只是讓你覺察,而是讓你開始思考:「我想要的關係是什麼?」
💡 避免陷入後悔,主動讓愛情「活出來」,
我不希望讀者陷入「只要對方沒有來亂我,我就繼續交往」的模式。當我們不去經營愛情,卻又期待它穩定發展,這其實是不公平的。我們不該讓對方成為「被動等待的人」,更不該等到關係結束後,才後悔沒有好好經營。這份職涯與愛情的四階段覺察,希望每個人在追逐理想未來的同時,也能好好善待自己與對方的感情關係。
職涯與愛情,不該是二選一,而是找到適合彼此的節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