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
你有多久沒有完成過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小目標了?
在我過去的業務工作中,目標設定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。沒有主管在耳邊嚴厲提醒「為什麼沒達標」,一切都需要自我管理、自我檢討。年輕時,對於未完成的目標,我總是告訴自己:「再接再厲,努力就好。」但在一次次努力後,目標依然沒有進展,我開始懷疑,自己說出口的那些目標,是否真的屬於我?隨之而來的,是揮之不去的失望感,甚至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。
為什麼「設定目標」會變成一種壓力?
我們常在年初立下新年目標:「學英文」、「減肥」、「定期運動」。起初看似充滿動力,但隨著時間推移,堅持卻成了難以達成的事。
目標無法實現,讓我們漸漸害怕再設定新目標,甚至完全放棄。這背後的原因,可能包含以下幾種情緒:
- 羨慕別人完成目標,而自己無法實現的落差感。
- 未達成目標的失望感,侵蝕信心。
- 懷疑自己的能力與選擇,甚至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。
這些「噪音」會一再地回蕩在內心深處,提醒著你過往的失敗。我曾經花了兩年的時間,和這些負面聲音共處,直到我選擇正視它們,開始問自己一些更深層的問題:
- 這個目標,真的是為了我自己,還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?
- 如果我說想要,為什麼行動跟不上?是不是我並不真心想要,或者還沒準備好?
- 放棄這個目標,是不是就代表我很沒用、很沒方向?
這些問題,並不一定有「正確的答案」。但它們幫助我更深入了解內心深處的自己,找到設定目標的真正動力。
從失望感到信心重建的六個步驟
在這個過程中,我逐漸發現,設定目標不應該是一種負擔,而是一種讓自己前進的小小力量。我採用了以下六個步驟,幫助自己從失望感中跳脫,逐漸重建信心:
- 承認:目標太大,我不敢說我做不到。誠實地面對自己,承認「這個目標或許過於困難」,並不是否定自己,而是給自己更多調整空間。
- 接受:我沒有完成目標的事實,但也允許自己從更小的目標開始。接受失敗不是終點,而是重新出發的契機。
- 放下:那些過去的反覆失敗,不代表我沒有能力。與其糾結於過去的錯誤,不如放下包袱,給自己新的開始。
- 覺察:我的目標是否來自於證明自己,而非真正的渴望?如果目標是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,那麼動力很快就會消失。重新找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。
- 調整:重新對焦期待,學會平衡自己與他人的需求。提醒自己,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,也要優先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。
- 前進:從一個我現在願意完成的小事開始。即使是很小的行動,也能為自己帶來一點信心,慢慢累積起來。
這六個步驟不一定能馬上帶來明確的新目標,但它讓我開始明白,「重建信心的小行動」才是最重要的事。回頭看來,我感謝自己曾經的軟弱與迷茫,因為這些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與自己對話,如何從一個又一個小行動中找到力量。
開始屬於你的信心重建
- 寫下三個你未完成的目標,並誠實地問自己:這些目標是否屬於我真正的渴望?
- 從一件小事開始行動,不求完美,只求開始。
- 記住這句話:「The 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 time.」— Bertrand Russe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