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距工作的第一關:如何度過混亂期?
無論是創業、微創業、自由接案,或遠距工作者,每個人在這條路上都會經歷一個混亂期,特別是從傳統職場離開的人。
本文談論的「遠距工作者」,是指能夠自主決定工作地點、時間與任務安排的人,包括自由接案者、創業者,以及因疫情開始實行遠距工作的職場人士。
在我的職涯中,真正進辦公室的時間不到兩年,而每次面對需要進辦公室的工作機會時,我都會向老闆協商:「這份工作是否真的需要每天進辦公室?」因為對我而言,工作最重要的是擁有自主性。從第一份業務代理工作開始,我就習慣了不打卡、自由規劃時間,這讓我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與行為負責。
為什麼遠距工作者都會經歷混亂期?
從小到大,我們習慣了被管理與引導:
- 學校規定上學時間,老師布置作業,考試決定學習進度。
- 進入職場後,主管設定目標(KPI),定期追蹤進度,確保我們完成工作。
然而,當沒有人來規範你時,一切都變得不確定:
- 突然擁有時間自由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?
- 以為自己能早起,卻發現拖延症變嚴重?
- 安排好的計畫總是跟現實脫鉤?
- 收入變得不穩定,每天醒來都在思考「如何賺到下一筆收入」?
這些都是混亂期的典型現象,而這段時間,往往比想像中還要長。
如何走出混亂期?
我花了一年時間,從無意識無能力(沒覺察到問題、也沒能力改變)到有意識但無能為力(知道該改變,卻不知從何開始),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以下是我的實戰經驗,希望能幫助你更快走出混亂期。
1. 停止自我否定,接受混亂是成長的一部分
當我們對現狀不滿時,往往會不斷責備自己,希望能「趕快調整好」。然而,這樣的心態只會讓焦慮加深,不如接受混亂期的存在,並把焦點放在如何逐步改善。
2. 重新對焦:為什麼選擇遠距工作?
回顧當初的選擇,可以幫助你重拾動力。可以透過書寫或與值得信賴的朋友、前輩交流,重新釐清自己選擇這條路的初衷。
3. 問問自己:過去是否曾自主設定並完成過目標?
這裡的目標指的是純粹為自己設定、且沒有立即金錢回報的事,例如準備語言考試、自學技能等。若過去較少有這類經驗,代表你的「完成自主目標的能力」還在培養中,因此應該耐心學習,而非責怪自己。
4. 盤點個人特質與能力,放大優勢,縮小短板
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,與其糾結於不足之處,不如放大自己的優勢,讓自己在遠距工作模式中找到更適合發展的方向。
5. 設計小習慣,讓行動帶動內在穩定
- 行動計畫不求多,求可執行:從最小的習慣開始,如「每天工作前先列出 3 件最重要的事」,建立小成功。
- 減少心智負擔:利用工具(如 Notion、Google Calendar)管理任務,避免雜亂無章。
6. 找到盟友,互相陪伴成長
遠距工作缺乏傳統辦公室的社交與支援,因此,找到可以交流的盟友或社群至關重要。這不僅能提升動力,也能幫助你調整策略。
當你迷失時,記住:路一直都在
《愛是一切的答案》書中提到一個故事:
有一天晚上,作者從北加州開車反回家時,突然開到一個濃霧著名的地區。在幾秒鐘之內,就看不到一英尺以外的東西,眼前的道路徹底消失,濃厚的白霧就這樣包圍著,她慢慢的往前開,總算看到了眼前的一小段視線,不過寫瘉是緩緩消退— 而是我終於抵達了它再也不存在的那一個點。而就這樣,我開了兩個小時。 她說:「在緩慢前進的過程裡,像是失去了方向感,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,要往哪裡去,甚至是否自己是安全的都無法得知。」她更提及:「在這兩個小時裡,很像是人生碰到難題一樣,都不確定自己是否能熬得過去,也覺得自己沒有成長。」
在生活裡,我們經常會迷路,被難題與逆境包圍著,它們就像是濃霧一樣。要記住— 雖然看不到路,其實道路就在眼前。路沒有迷失,你也沒有迷路,你現在的位置就是你必須置身的所在— 也就是要跨越的關卡,只要記得要繼續往前走就好。